基地类型:蔬菜基地
 基地主要品种:豇豆、苦瓜、茄子、芹菜
 基地规模:2326亩
 年产量:16000吨
 基地地址: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
    基地建设单位为和平县七叠泉家禽养殖有限公司,位于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,定位于河源市优质蔬菜生产基地,充分发挥项目区土壤、水资源等自然优势,建设无公害蔬菜、绿色蔬菜、设施蔬菜生产基地,大力发展优质蔬菜产业。最终形成种苗、种植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。项目定位准确,符合当地实际,对推动当地蔬菜产业发展作用巨大。
      2010年,公司在和平县林寨镇建设蔬菜基地。三年来,在省、市、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在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,我公司认真落实抓好规划建设,加大资金投入,强化项目管理,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。
    一、蔬菜基地建设概况
    和平县七叠泉蔬菜基地。项目以蔬菜新品种引进,种苗生产,绿色有机蔬菜生产示范、观赏,配套发展农业科普、生态农业观光。总面积6326亩,其中核心区面积3154亩,示范区面积3172亩。投资概算为2739万元,经过三年的建设,示范区已成为集现代化生产、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、科普教育及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基地。
    二、农业设施完善,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
    蔬菜基地实施水、田、路综合治理,基本达到田成方,路相通,渠相连,旱能灌、涝能排的要求。2010—2012年,我公司在示范区建设中累计完成投资1760万元,建设了标准菜地1500亩,建成380亩设施农业(包括温室大棚、育苗温室、菜地遮阳网、菜地露地喷灌、菜地微喷灌、温室水肥自动灌溉),修建硬底化渠道11.3公里,修建机耕路7.4公里,基建厂房(冷库、加工车间、办公室、宿舍)面积6800平方米,新增产值2430万元。建设了农耕馆2000平方米,作为项目区农业培训中心、农业科普教育基地。建设膳食馆1800平方米,即满足游客需要,也加快了项目区产品的销售。
    三、效益稳步增长,示范作用十分显著
    随着示范区农业设施的完善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,示范区建设的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稳步增长。
    (一)经济效益显著,农民收入提高
    项目区土地为农民所有,公司统一规划建设,产品包销,直接带动农户700户,通过招聘员工,发展旅游,技术示范等方式间接带动800户,合计带动农户1500户,户均年增收2000元。
    (二)社会效益增强,辐射带动作用明显
    到2012年,户均年增收2000元,年培训农户、技术人员等1200人次。引进新品种11个,注册商标1个。对流经项目区的俐江水系进行了改造堤岸种植垂柳,进一步美化了景观,修建了垂钓亭,供游客钓鱼。建设了农业科普长廊,选择示范区进入古村落的道路建设,路两边种植蛇瓜、紫藤等植物,形成荫蔽的道路景观,路边通过图片展示农业品种、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规范、客家农俗等。种植了170亩黄栀子景观园,桅子花开时吸引了大批游客。
    四、主要成效
    三年来,我公司充分发挥区位、体制、资金、人才、信息等方位的优势,以市场为导向,以企业为主体,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,推进了示范区建设。主要取得以下几方面成效:
    1、高标准改造农业生产基地,广泛应用先进技术、设备,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,对菜地进行了高标准改造,完善园区道路、水利、灌溉、供电系统,建设现代化的温室大棚、遮阴棚、喷灌、微喷灌等生产设施及农副产品加工、贮藏、流通等方面的配套设施,加大品种改良及技术创新力度,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,示范区成为农业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设备的引进、试验、示范、推广基地,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。
    2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,提高了农产品竞争力。
示范区特别重视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。公司按照《无公害蔬菜》、《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》、《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》、《无公害蔬菜检测技术规范》等农业地方标准。按照标准组织蔬菜生产、加工、包装,确保了蔬菜产品质量符合国际市场的要求。农业标准化的推行,使示范区农产品质量日益提高。
    3、结合林寨古村景区,注重农业观光旅游设施建设,美化生产环境,发展了观光旅游农业。
    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,注意把农业现代化生产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,使示范区成为农业生产旅游观光基地。示范区成为林寨古村景区主要旅游景点。如蔬菜功能区的温室及喷灌基地成为市民、学生认识了解农业的参观实践基地。
 
 
        
支持IE7及以上版本浏览器
主管:广东省农业厅    技术服务电话:020-37280984